植入生命的美味

笔名经典散文2021-10-13 17:22:000

小时候家贫,每年地里收的粮食缴了公粮后便所剩无几了,为了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,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地过日子。

 

从我记事起,为填补主粮的不足,家里每年都要种很多红薯,秋季,总都能收几千斤的红薯。好的,父亲大部分存入红薯窖,一小部分有点烂的,便擦成红薯片晒干,再磨成红薯面。红薯的做法有五花八门,蒸红薯、烤红薯、红薯稀饭、红薯窝头……一年四季,我们都离不开红薯,母亲常唠叨说我们姊妹们都是吃红薯长大的。那时流行一句顺口溜:红薯干,红薯面,顿顿都是红薯饭。红薯吃多了胃酸会分泌过多,烧心;近门里的几个婶子、大娘在一块聊天忆苦思甜时,总是边说边“啪啪”地吐着口水。

 

我也曾有一段时间一看到红薯胃里就不由自主地泛酸、难受,唯独有一样红薯食品令我百吃不厌,那就是母亲用红薯面做的“蛤蟆蝌蚪”。母亲娴熟地揉好一团面,再用擦子一点一点擦到开水里,一条条“小蝌蚪”便欢快地在水里跳跃、嬉戏、打闹开来,沸煮后盛出,浇上蒜汁,滴入几滴芝麻油,像吃捞面条一样筋道,还略微带些甜味,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满头大汗。在我幼小的心灵中,“蛤蟆蝌蚪”是我吃过的最最美味的一道食物。

 

随着年龄的增长,生活条件也稍稍有些改观。一日三餐不再只是红薯,手擀面条或者黄豆面条成了每天中午的主餐。母亲却还是总说:“宁叫稀流流,不能断了愁。”窝窝头、“黑桃A”逐渐被花卷馍替代,母亲偶尔也会蒸锅好面馒头以解嘴馋。而我却总是羡慕父亲是村支书的改焕同学,吃饭的时候,她总爱拿着一个菜包或糖包馍在我们面前炫耀、洋洋得意地吃,惹得小伙伴们心里酥痒口水之流。那时我想:我要是哪天能吃到一个香喷喷的包子,情愿让我一天不吃饭都行。于是,能吃上糖(菜)包馍,成了我幼年时期很长一段时间的渴望。

 

八岁那年冬季,母亲病了一场,为了能让母亲高兴,带着对母亲病情赶快好起来的期盼,我在学习上比以往更加地刻苦。期末考试,我考了年级第一名。班主任老师是一位秀发飘飘杏眼带笑的美丽教师,她一向对我就是偏爱有加,尽管我性格有些内向。那天开完期末表彰大会,领完奖状后,老师对我说:“相莉,放学后你先别走,到我办公室来一趟。”

 

当我怯生生地站在老师的办公室门口时,老师和蔼地拉我进了门,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热腾腾的冒着香甜气味的糖包,递给我说:“奖励给你的!天冷,赶紧趁热吃,吃完再回家。”原来,因为要放假了,学校食堂为庆祝放寒假,特意为老师们做了一顿好饭,以慰劳老师们这一个学期艰辛的付出。而我的老师,领了糖包自己舍不得吃,却留给了我。我顿时热泪盈眶,真想咬一口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包子,可一想到生病的母亲,便擦了擦眼泪,咽下了口水,满怀感激地对老师说:“我妈病了,吃不下饭,俺想带回去让她尝尝。”老师眼睛瞬间湿润起来,摸着我的头,温情脉脉地望着我,继而欣慰地点着头,示意我可以回去了。

 

一路上,我背着书包,小心翼翼地把那个糖包揣在怀里,生怕糖包冷了,一口气跑了一公里路,到家后累得气喘吁吁,因为路上吸了凉气,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,我顾不得坐下休息,径直跑到母亲床边,掏出糖包递到母亲唇边,说:“妈,这是老师奖给俺的,还热着哩,你吃吧,吃了病就好了。”母亲哭了,叫来弟弟妹妹,把糖包分成四份,把几块稍大的给了我们姐弟,自己只尝了一小口,我们姐弟几个拿着馍,舍不得咬,只是一点一点地舔着品尝着。母亲见状把我们姐弟拥入怀中,泣不成声地说:“等妈病好了,也给你们蒸糖包馍。”

 

也许是那个糖包馍的香甜,也或许是爱的力量,母亲的病也慢慢好起了,食量也渐渐增加。而那个香甜味道也永远烙在我的心海和味蕾上,以至于从那以后,我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甜的糖包馍了。

 

上了中学后,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了。采用科学种田,每年的收成也翻一番。母亲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,那时我在学校住宿,周末回家,母亲总是摸着我的脸心疼地说:“俺们闺女上几天学咋瘦成这了,在学校没吃好里吧?趁这两天星期在家可要多吃点补补。”

 

于是,母亲便变着花样给我做吃的,不是包饺子,就是蒸肉包,要么就是摊煎饼或烙油旋。母亲烙的油旋外酥内软,一层一层上面有葱花、花椒叶,咬一口就觉得有一种温暖和馨香从嘴里一下子弥漫心间,顷刻沁入周身每一个细胞,从而植入灵魂。

 

近十几年来,国家不仅免除了公粮、提留等一切农业税,每年还发放粮食直补,渐渐的农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---节节高,越来越好了。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,小时候吃厌的红薯饭,却成了一种稀罕食品;曾经我看着就怵的花卷和窝头,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;那时赖以充饥的遍地的野菜,现在成了一种绿色健康又养生的蔬菜......或许是因为,经过岁月的磨砾,历尽沧桑之后,人们更向往回到本真的美好吧。

 

如今,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。每次给孩子讲起小时候的事,孩子们都像是在听一个励志故事,最后还不忘说:“妈妈,你小时候那么苦,都那么努力,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好,更要好好学习,将来长大了,一定带妈妈到没去过的地方旅游,给妈妈买从没吃过没见过的美味食物。”

 

每每此时,我总忍不住晶莹泪花,深情地对孩子们说:“金窝、银窝、不如咱们的狗窝,你们外婆做的饭才是这世上最美味的食物。”孩子们似懂非懂,而我知道,无论是那个物质匮乏吃不饱的年代,还是现在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的新时代,有了烟火,才有了家的味道和牵挂的人,那植入生命的不仅是美味,还有深深的爱。虽然,平凡的我们不能把日子过得像富丽堂皇的大酒楼那般显赫,但更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,把心中那份爱,融入到平常的一日三餐中,在平淡的日子里,细细品味温暖温馨的味道,经营好自己的小家,用心生活,过好每一天。

 

作者简介:程相莉,80后,河南新野人,一普通农村女子,全职家庭主妇,喜欢在平日繁杂的琐事之余自由地畅游在文字的海洋里,希望从中寻求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宁静。

治疗癫痫病到那里好
儿童癫痫治愈时间
北京哪家医院看癫痫病最好